庫存計劃的優化:組織和系統的博弈

文:劉寶紅2023年第五期

  前面說過,庫存計劃就是賭博,放在“長尾”需求上尤其如此。我們都是“賭徒”,但要像賭場那樣去賭,提高總體贏面。庫存優化的目標就是全局優化(贏得戰爭),從統計學的角度增加整體的勝算,以最小的庫存投資來達到整體的服務水平目標,而不是局部優化(贏得戰斗),執迷于一城一池的得失。

  文/劉寶紅

  比如企業有幾千個產品,大部分是“長尾”產品,需求低、周轉慢。該企業希望達到的整體有貨率是95%,即客戶訂貨時,95%的情況下手頭立即有庫存。如何投資才能使庫存金額最低?優化的邏輯其實很簡單:越是便宜的越多備,這些產品的有貨率高;越是貴的越少備,這些產品的有貨率低;但兩者結合,既能達到整體的有貨率,同時總體庫存最低。我們的挑戰呢,是成千上萬的產品,單價不同,需求歷史不同,究竟哪些多備,哪些少備,備多少,可能的組合有千千萬萬,最后試出個最優組合來。你一眼就看得出,這可不是Excel表格能對付得了的。

  市面上有庫存計劃軟件,不過大都是針對單個產品的,即可以計算單個產品的庫存水位和服務水平(有貨率),但沒有能力做多個產品的組合優化。市面上也有個別高級計劃軟件,能夠做庫存的全局優化,但有各種短板,使得全局優化的效果不理想。

  比如沃頓商學院的教授、博士們開發一個服務備件計劃系統,叫SPO,專門針對“長尾”需求明顯的服務備件進行庫存優化。該軟件在需求預測、庫存計劃方面有非常優秀的計算邏輯,是基于多年的研究和博士論文,但一般的計劃員不懂。不懂就不能信任,不信任就不愿用、不敢用。而且這個軟件“歧視”單價高的產品,往往就建議那些很貴的產品一個也不備,盡管這些產品的歷史需求相當多,而且也很關鍵。這是由軟件的全局優化邏輯決定的:多備便宜的,少備貴的。

  舉個極端的例子:比如一個產品是1元,另一個是10000元,那SPO一類的軟件的建議往往就是1元的備很多,達到99.99999%的有貨率;10000元的一個都不要備,有貨率為0,但所有產品一起,能達到95%的整體有貨率目標。稍有業務常識的人都知道,這不行。

  這問題的解決方案有二。其一,把產品按照單價劃分為不同的組,每個組內進行互相比較。比如單價1到10元的放一組,10到100元的一組,5000到10000的放一組。這樣,10000元一個的產品不和1元一個的比較,而是跟單價差不多的比較。其二,設定最低有貨率,比如5000到10000元的那一組,至少要達到85%的有貨率。

  但不管怎么樣,優化軟件系統“歧視”高價產品的根本“問題”還在,特別是高值慢動的產品,因為那是庫存全局優化的本質所在。而這些高值慢動產品往往是最為關鍵的,一旦缺料,后果嚴重,純粹的數據分析沒法客觀反映這些,導致計劃員不敢輕易遵循軟件系統的建議。結果呢,就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:便宜的產品加了相當多的庫存(那是遵循軟件系統的數據分析),而昂貴的產品又沒有減下來(那是遵循計劃員的判斷),導致有貨率高、庫存更高的“雙高”現象。

  計劃員是天生的自下而上,一個一個料號來計劃,從每個料號的局部優化做起,代價是可能犧牲全局優化;計劃軟件是自上而下,綜合考慮全局而提出優化建議。對一個幾十億幾百億規模的企業來說,計劃員動輒就幾十個,計劃水平層次不齊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,自下而上地構建庫存的“大廈”。在計劃人員眼里,“大廈”的每一塊積木是獨立的,互不關聯,因為即使關聯,計劃人員也沒能力關聯;但在庫存優化軟件看來,這些積木是有關系的(這沒錯),就把那一塊塊單獨積木的棱角修修圓,讓更好地套到一起來。結果發現,對于大量的產品,計劃員和軟件系統的想法不一樣,如果要采取軟件的建議,那意味著要調整的太多了,無異于推倒重來,顯然不現實。

  計劃員往往是憑經驗,從判斷開始,由判斷結束;庫存優化軟件是憑數據,由數據開始,由數據結束。這兩種方法是兩個極端,用哪一種來代替另一種都行不通。理想的方法是從數據開始,由判斷結束:綜合系統的數據分析和計劃員的職業判斷。有些庫存優化軟件考慮到這點,把計劃人員的判斷輸入到系統里。比如有一堆庫存是出于“政治原因”建的——客戶因為短缺,告到工程師的老總那里,供應鏈只好花錢消災,放上一堆庫存,雖然沒什么用,但你還不能拿掉。這OK,我們可以告訴軟件系統,優化庫存計劃時,把這些庫存排除在外。但是,小批量、多品種的行業高度復雜,有大量的情況一直處于變動狀態,難以固化在信息系統里,不得不依賴人工來決策。這是個大挑戰,讓我們舉例來說明。

  在大型工業設備領域,有些昂貴的零部件壞掉后,要修復再用,否則成本太高。剛開始,備的料都是新零件,客戶的零件壞了,就給他個新零件,把老零件拿來修理;慢慢地,在維修渠道里的老零件越來越多,“維修池”足夠大了,就不再需要備新零件了,所有的庫存水位都替換成修復件。這個時候,需求歷史也要“清洗”,把原來對新零件的需求歷史轉到修復件上,計劃軟件才能正常運作,給出合理的庫存建議來。但這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,動輒需要幾年才能完成;在此期間,需要人工來判斷,究竟需要備多少新零件、多少修復件,不斷動態調整庫存水平。計劃軟件很難對這類庫存優化。

  這類看上去是個例,其實很普遍,比如設計變更帶來的零件交替,也有類似的問題。為了降低成本,供應商在不斷推出新的零件,替代那些成本高、效果差的老零件。而新老代替的過程需要人工介入,比如先替代哪些客戶,后替代那些客戶,需要考慮到客戶的接受度和供應鏈的能力,計劃軟件難以有效來優化。

  細究一個工業品的庫存體系,你會發現,凡是那些昂貴的產品,總是有這樣那樣的變化,要么是質量原因,要么是成本原因,一直處于變化狀態。你說拋開這些產品的話,優化其余的,但其余的也沒多少,至少從金額上來說沒多少了。

  說了這么多,都是說工業品環境錯綜復雜,基于計劃軟件系統的庫存優化很難做到位。但這并不意味著庫存優化就不可為。只要做好基本面的工作,你還是可以比你的過去好,比你的競爭對手做得好。要知道,所有的競爭優勢都是相對的。

  比如分析庫存,縱向、橫向比較,不同計劃員之間比較,把最佳實踐固化成簡單法則,全面推廣,也會產生顯著的效益。前面講過的成本—頻率編碼體系就是這樣的例子:對于那些單價很高、全球需求很低的產品,比如有個A3產品(成本高過5000美金,全球在過去12個月里只有3個月有需求),當時備貨時沒法有效判斷需求,就在全球的15個地方倉庫都備;現在有了相當的需求歷史了,發現手頭的庫存大概能支持5年的用量。那好,強制把10個庫存點的庫存計劃水位清零,讓這10個成為多余庫存,大概3年后就可以消耗掉50000美金的庫存。而帶來的服務水平風險呢,其實非常小。

  再舉個例子。有個工業設備公司做分析,發現沒有及時發貨的產品中,有相當一部分是非常便宜的產品,比如幾毛錢一只的螺絲釘、螺母、螺帽等。計劃員一般按照平均需求來設定庫存水位,比如備1個月的量;但客戶下訂單時,因為便宜,有時候會一下子訂幾個月的量,結果公司手頭就沒有足夠的料給客戶,導致服務水平指標偏低,客戶和銷售都有意見。那好,這個公司就回顧所有客戶過去24個月的需求,把所有訂單的第一高剔除(這有可能是異常值),確保庫存水位不低于第二高的訂單量。整個分析做完,全球增加了幾十萬美金的庫存,對于一個有過億美金庫存的公司來說,這點投資相當有限,但整體有貨率提高了幾個點。

  調整完了,有些計劃員就跳了起來:這螺絲釘我以前備5個,你怎么給我調到100個呢?在他看來,這95個的增長是個大數字,但轉化成金額呢,也就幾塊錢。而他不知道的是,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,有客戶一次訂了100個。當然他可能會爭辯,那不是我的客戶,我的客戶一次要100個的概率有多高呢?答案是當然不高,但并不是不可能:對于這么低值的產品,即使這么小的風險,我們也不愿意承擔,而且不應該承擔。

  在貴的產品上不夠冒險,在便宜的產品上不夠保守,可以說是計劃人員的天性。比如對那些高值慢動的產品,本來可以少備或不備,承擔一些風險來降低庫存,但鮮有例外,計劃員的做法是每樣都備1個,至少客戶怪罪下來我有的說。再比如幾分錢一個的螺絲釘,雖然金額沒多少,很多計劃人員還是不愿拔高庫存水位,因為人天生對大數字敏感(比如備了100個,那可是個大數字)。庫存優化是跟人性打交道:平衡人性的弱點,用數據分析的理性來平衡計劃人員的情感。所以,軟件數據作為支持就非常重要,數據也要系統分析,人分析避免不了感性判斷。

  從某種程度上講,庫存優化也是系統與組織之間的博弈:不管計劃軟件建議怎么做,計劃人員總是有各種理由,繼續按自己的老一套來。企業大了,計劃人員的水平良莠不齊,很多人的水平顯然不如軟件系統,雖然軟件系統并不是完美的。但是,系統很少能斗得過組織——系統是死的,人是活的,那些計劃人員總是有足夠多的理由或借口,置軟件系統的建議于不顧,如果你要挑戰他們的話。試想想,那箭是他們射出的,不管射到哪里,他們總可以圍繞箭頭畫上圓圈,說那就是靶心。系統總是不完美的,會有異常,而國人的傳統呢,就是拋開系統另搞一套,而不是不斷微調、優化系統,最后系統往往是無疾而終。

  很多企業采取分散的組織,把計劃分散到基層,是用組織措施來彌補信息系統的短板——企業原來沒有好的計劃系統,就不得不依賴人的經驗;哪些人有經驗呢?自然是基層離客戶近的人,比如客服、物流、運營什么的。其實,這些人中的大多數不懂計劃,也沒時間鉆研或者不愿學習、改變,就只能在經驗主義的路上走到黑,靠拍腦袋做計劃。當企業上了計劃系統后,這些人其實就成了計劃系統的最大絆腳石。

  管理者一般站在系統一邊,但永遠沒有足夠的精力來說服這些計劃人員。那一種解決方案呢,就是把庫存計劃的權限集中,讓最優秀的那幾個計劃員來負責。專業能力高了,人少了,組織和系統就更容易磨合,建立計劃人員與計劃系統的契合,推動庫存優化。

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凡本網注明[來源:中國傳動網]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和視頻文件,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(www.yzzhiyu.com)獨家所有。如需轉載請與0755-82949061聯系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“中國傳動網”,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
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,版權屬于原版權人。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,禁止擅自篡改,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。

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
伺服與運動控制

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直驅與傳動

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中國傳動網

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熱搜詞
  • 運動控制
  • 伺服系統
  • 機器視覺
  • 機械傳動
  • 編碼器
  • 直驅系統
  • 工業電源
  • 電力電子
  • 工業互聯
  • 高壓變頻器
  • 中低壓變頻器
  • 傳感器
  • 人機界面
  • PLC
  • 電氣聯接
  • 工業機器人
  • 低壓電器
  • 機柜
回頂部
點贊 0
取消 0
往期雜志
  • 2023年第四期

    2023年第四期

    伺服與運動控制

    2023年第四期

  • 2023年第三期

    2023年第三期

    伺服與運動控制

    2023年第三期

  • 2023年第二期

    2023年第二期

    伺服與運動控制

    2023年第二期

  • 2023年第一期

    2023年第一期

    伺服與運動控制

    2023年第一期

  • 2022年第六期

    2022年第六期

    伺服與運動控制

    2022年第六期